中国共产党
中国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工农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盟
首  页
新  闻
功勋档案
纪念活动
网站序言
网站声明
资料来源
网站征文
关于我们
 
 

轩辕黄帝

[本站12月10日的功勋王朝资料]
    历史图片  最新消息  相关报道   相关人物   历史功绩
    轩辕黄帝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曾率先民在祖国大地上播五谷、制衣冠、筑房屋、造舟车、作甲子、定律吕、创文字、立制度,揭开了中华文明的第一页。轩辕黄帝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由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后世都尊称轩辕黄帝为“文明之祖”、 “人文初祖”。 黄帝死后,群民选择了“桥山之巅” ,将他深深埋进黄土里,希望“黄帝灵魂升天,精神永远常在”。历代的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都到此拜谒,这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拜谒的中华第一陵―――黄帝陵。
    黄帝陵,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文明圣地,5000年一脉香火不灭,每年的清明节,这里都进行着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神圣的祭祀大典。
                                 
黄帝生平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 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他十五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部落猷长”,三十七岁登上天子位 。
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沮水环绕。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广场北端为轩辕桥,宽8·6、长66米、高6·15米,全桥共9跨。石梁121根,桥面设护栏。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全桥均采用花岩石料砌成。显得粗犷古朴。轩辕桥下及其左右水面为印池,占地约300余亩。蓄水量可达46万平方米。桥山古柏,倒映池中,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为黄帝陵平添了无限灵气。印池四周绿树成荫,形成优美的空间环境。轩辕桥北端为龙尾道,共设95级台阶,象征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由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仿汉代木)建筑。显得格外庄严雄伟。入庙院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轩辕手植柏。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此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中围6米,上围2米,遒枝苍劲,柏叶青翠。再北为诚心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祭祀官员至此须整饰衣冠,静心净面,方可进入大殿祭祀。再北为碑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顶。亭内立有毛泽东手迹“祭黄帝陵文”和蒋中正手迹 “黄帝陵”碑石。侧有一高大古柏,即“汉武挂甲柏”,枝叶茂盛。轩辕庙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门楣匾额“人文初祖”,系国民党元老程潜手迹。殿内正中木质壁龛内嵌浮雕轩辕黄帝石像。碑亭东为碑廓,其中有历代碑石40余通,其中有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公元1371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
                             
轩辕黄帝与中华文化 
    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古史时期的衣 、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药、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的创造发明,均始于黄帝时代,这些都是"文明"的重要标志。而重文明的传统发展到西周时代,就产生了文野之分的理论,把"文明"作为一种美德。黄帝时期产生的重创造、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黄帝以后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并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今天我们要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加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黄帝与中华民族精神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奠基人 。黄帝时代,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问题,诸如制衣冠,造舟车,创文字,教蚕桑,种五谷等,使人们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生活道路。黄帝时代的伟大功德,结晶成了黄帝精神,黄帝精神体现了方面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创造”,“奉献”,“团结”,这是黄帝时代宝贵精神的结晶,是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伟大精神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亿万黄帝子孙的“传家宝”。
  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才创造出如“天下为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信条。这些都是永远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前进的中国精神,它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规范我们言行的总则,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该条信息已被阅读了448人次]
关闭窗口

中华功勋网 ©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800*600+IE5.5 浏览以达到最佳效果
网络实名:中华功勋 备案编号:陕ICP备040085号
E—mail:[email protected]